2024年12月21日 - 2025年2月28日
金亚楠:触摸、切割、搭建
艺术家:金亚楠
展览:触摸、切割、搭建
展期:2024年12月21日 - 2025年2月28日
开幕:2024年12月21日 周六 16:00
金亚楠在中国美术学院的雕塑系,接受了长时间关于雕塑的造型训练。在他看来,雕塑是混合着历史与现实的代理物质形态,是社会系统的肖像。在他的工作中,雕塑是创作方法、占领手段,和对话的装置。
在这次展览中,金亚楠将自己的创作概括为三个动词:触摸、切割、搭建。“抚摸是长期且柔软的,引发了崇高形象的变性。切割是一记短促的暴力,造就了日常物的变态。去搭建一场临时表演,把这个地方变成癫狂的祭坛。南方的水果,北方的空气,四面的危机,断掉的肢体,吉他的身体。”
犹如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,金亚楠用三个动作对漫长的雕塑艺术给出了自己的回应。凝视、冲突、重建。摸平的过程,看似是削减,却同时也是痕迹的叠加,看似温柔,却让坚固的东西消失,看似是赞美,却将对象吞噬。形象退去,物体的生命力登上舞台。日常物,在一记观念的转变中,与自我的属性功能(“物性”)割裂,成为观看的对象。被切割的不仅仅是物,更是世界的运行方式。旧的秩序烟消云散,碎掉的片段自我生发,表演、狂欢,上升或者下降,准则来自似有若无的相信。
触摸、切割、搭建,三个动作,也是对雕塑过程的追问。形式的塑造、材料质感的强化、手感的把控,这些对作品本体的客观考量,让金亚楠的创作有着安静、隽永的张力。
关于艺术家
金亚楠,1986 年生于杭州,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,2013年至今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跨界雕塑工作室,跨界雕塑研究所负责人,2017年发起铜场计划,担任总策划人。现生活工作于杭州。
金亚楠感兴趣于局部语境中的对话关系。早前他以参加艺术小组或群体性创作为途径,探究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。随后又尝试进入公共事业当中工作,在社区设计、城市规划中探寻各层级之间因由错位逻辑引发的协商失效。近几年,他更关注个体或群体单元在共谋机制中呈现的差异化表现。他通过架构一类针对体制的隐喻化设计,加强单元间对话的可能性及相互的侵略性。目前,他的这类设计一部分透过其作品的叙事线索及空间设计来呈现,另一部分则通过长期的项目策划工作展开。